第260章 直取北京 (第2/3页)
青州府此时仍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因而可避开建奴耳目,横穿青州府之后再北出济南府,直取北京!”
“彼时我大明天兵骤然出现在天津城外,则必然清廷震动。”
“若不出意外,留守北京的建奴必然会遣快马向徐州求援。”
说到这里一顿,徐应伟又道:“如此徐州的建奴必然星夜回援。”
“欸,你们的法子都不保险,夏镇的十镇边军在建奴监视之下,邳州的十镇边军难道就不在建奴监视之下?”郑森说道,“只怕是路部堂前脚刚刚带着大军开拔,建奴骑兵后脚就追了上去,你们觉得路部堂需要带上几镇边军才有底气跟建奴打一场野战?”
在场的几十个士子顿时哑了,几镇边军才有底气,怕是十镇都没这底气。
好半晌后,徐应伟皱眉问道:“大木兄,那你又有什么高见哪?说来听听。”
郑森说道:“我认为夏镇和邳州的边军皆不可轻动,因为他们若是不轻动,建奴就需要留出足够兵力来监视这两支边军!”
崇祯颔首,郑森的这个判断还是靠谱的。
有二十镇边军在夏镇和邳州,建奴肯定得专门留出军队监视,要不然夏镇、邳州的军队隔三岔五的跑到徐州来捣乱一下,建奴就根本别想屯田。
……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到了镶白旗的行辕。
多铎命瓦星阿搬来一扇屏风,然后指着屏风上挂的徐州舆图,跟多尔衮介绍在徐州的兵力及屯田部署。
“十四哥,你来看徐州舆图。”
“正白旗驻新安镇,负责监视邳州明军。”
“正红旗、正蓝旗驻守沛县,负责监视夏镇的明军。”
“镶红旗驻守砀山,负责防范从河南进犯的伪顺军。”
“镶蓝旗驻守萧县,负责防范可能从凤阳府北上的明军。”
“镶白旗、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负责封锁徐州,外藩蒙古骑兵负责保护屯田,至于那些包衣奴才就只需负责种地。”
“在萧县、砀山、沛县以及新安镇之间,至少有耗地三百万亩,足够二十多万随军包衣耕种,而且徐州土地肥沃,去年就已经复耕,所以产量应该不会低,就是有一点,如果想要抓捕更多包衣就有些费事。”
“因为徐州附近两百里内已经没有百姓了,而只有军队。”
从这部署,就能看出建奴要想在徐州屯田,也是不容易。
因为徐州真的是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而且每个方向的敌人都不可小觑,都必须留出足够的兵力防范其袭扰。
之前多尔衮下定不了决心,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因为徐州屯田的风险太高,很有可能颗粒无收。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徐州屯田真的颗粒无收,多尔衮其实也有筹集粮食的办法,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这么干。
因为这么干的代价太沉重。
甚至有可能动摇清廷在北直的根基。
这样的话一统天下的希望也就没了。
多尔衮思忖之间,多铎又接着说道:
“这其中,我最担心的就是砀山及新安镇两个方向。”
“因为新安镇方向除了邳州的明军,还要防范淮安府的十几万乡勇。”
“假如阎应元带着淮安府的那十几万乡勇驰援徐州,又或者洛阳方向的伪顺军也大举进犯,两红旗加正蓝旗未必拦得住。”
“我不是担心两红旗、正蓝旗会吃败仗,而是担心两红旗和正蓝旗兵力太少,而淮安府的乡勇和伪顺军的兵力少说也有(本章未完!)
第260章 直取北京
十万人以上,一旦阻拦不住,让淮安府的乡勇或者伪顺军队窜入徐州附近,一把火就能烧光我们的麦子。”
说此一顿,多铎又道:“好在,十四哥带着镶黄旗来了,有了镶黄旗这三十个牛录的精锐,再加上两万新募汉军,那就没有问题了,这回咱们肯定能把崇祯耗死在徐州,也定能一战断送大明朝三百年国祚!”
这个时候,洪承畴忽然插话道:“主子,还需派一支骑兵巡逻黄河北岸大堤,谨防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