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32章 【又来一个不知死活的对手】(5500字!求订阅!) (第3/3页)
有巅峰和下坡路的。
林祖辉接着说道:“所以,公司要发展,决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出版的杂志太少了!但是,如果新办杂志和日报,说消耗的时间太慢,而且还容易陷入包围圈,毕竟香江的传媒业太饱和了。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收购来快速完成传媒帝国的扩张。”
三人显然明白这个道理,老板放着现金奶牛不要,将之借壳上市,目的不就是快速扩张嘛!
“龙社长,你去和《天天日报》的何世柱接触一下,表示我们有意收购,看看他是否有意放盘!”
果然,三人心里同时想到。
他们都想过万辉传媒如果进入日报行业,该从哪里下手,无疑《天天日报》最适合。因为《天天日报》销量虽然已经突破13万份左右,但是已经是三度转手。
1977年,天天首次易主,妙丽集团大股东刘天就以165万港元入股天天;
1984年,刘天就控股的妙丽集团陷入财政危机,刘将天天出版权售予韦建邦;
1985年,韦建邦于7月将75%的股权售予何世柱,何于8月入股天天,天天三度易主。
数次易手说明一个问题,这家日报的销量虽然排进香江前五,但不赚钱是硬伤。事实上,前世黄玉郎在1987年初以7700万就收购了《天天日报》七成股权和天天彩印全部股权。
赵翰试着问道:“老板,收购的钱从哪里来,莫非要供股集资!”
林祖辉点点头,说道:“《天天日报》可以慢慢谈,供股集资则需要马上进行了,当前恒生指数突破1800点,正是个好时机!我打算以10股供3股的方桉,进行供股融资,在我使用认股权证的情况下,差不多能集资6800万,剩下的资金我们可以通过贷款解决或公司的盈利补足。”
赵翰是专业的财务出身,立马接下这个任务。
“我和梁伯韬是好友,我会邀请他的万国宝通投资银行,来协助这次供股集资,你正好多学学经验。”
“好的!”
三人离开之后,林祖辉在纸上写了起来!
收购《天天日报》算不上什么,毕竟《天天日报》虽然是《东方日报》的直接竞争对手,但《天天日报》销量至于13万份左右,而《东方日报》的销量在20万份左右。
所以,林祖辉绝不甘心做老二,必须要努力一把!
很快,他的脑海里浮现前世《苹果毒报》创刊时的策略,便打算借用一下。
香江报界经常用“一鸡死,一鸡鸣”来形容报纸生生灭灭的频繁,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这次林祖辉打算不走寻常路,而是用财力来堆死直接竞争对手。万辉传媒是上市公司,他拥有价值四亿以上的认股权证(增值后),可以让公司疯狂的股市集资,一年预计可集资4亿多元。
当然了,《天天日报》和《明报》、《星岛日报》并不算直接竞争对手;因为《明报》属于知识分子的报纸,有固定的读者群;《星岛日报》属于商业、财经、股市的新闻占比很重,也有固定的读者群。
《天天日报》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东方日报》,以及《新报》、《成报》等大众性消闲报纸。
不过,《天天日报》若是借鉴《苹果毒报》的高薪挖角、大造声势等路子,势必要影响整个报业的格局。
【PS:前世,在《苹果毒报》出版半年后(1994年),各大报销量均有所下降,《东方日报》从约40万降到30多万。《成报》从18.7万降到14万,《天天日报》、《新报》分别从17.4万、12.8万降至11万,《明报》则从10.7万降至8万。】
林祖辉当年因为汉奸被抓,特意关注了汉奸的发家史,所以除了不借鉴当汉奸之外,他的经商手段还是可以借鉴一下。
至于八卦周刊《壹周刊》,林祖辉还是打算不涉猎,就算要涉猎,也是参照《明报周刊》采取温和的方式,而不是组建什么狗仔队之类的。
当务之急,是拥有自己的一份日报。
很快林祖辉将策略大纲写下,脸上忍不住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简直是降维打击;用十年后的先进策略,去打败现在的对手。
而这一次为了万辉传媒的日报事业,加上收购资金,预计将花销一个亿以上的资金,试问谁能比自己更豪!
他不怕花钱,股市有大把的钱,但是其它报业就怕呀,《东方日报》、《成报》、《新报》未上市,资金实力弱到爆。
星岛集团虽然上市了,但胡仙从1985年开始迷上炒房(当年购买一幅地皮6亿多,几个月后售出8亿多,净赚两亿),绝对无心较量;
金大侠是林祖辉的好友,而且他恐怕已经动过隐退的念头,再加上明报集团有自己的固定客户群,同样不会参与进来。说起来,《明报》的销量虽然只有10万份,但是比20万份的《东方日报》赚钱差不了多少;再加上他们的《明报周刊》是赚钱利器,确实是不差钱的主。
如果万辉传媒霸占了大众性日报,将来再拿下明报集团,简直是香江当之无愧的传媒巨头了。
纸媒的影响力至少要到2010年以后,互联网时代彻底成熟起来,才会减退;
届时,林祖辉早已经让万辉传媒转型,他依旧是香江的传媒大亨。
香江虽然小,但商战、故事却比宽阔的内地更多,不是吗?
坐牢坐牢坐牢,才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