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国府困局 (第2/3页)
不济,那也是党国栋梁。若是如此战损。恐人心生变哪……”
蒋中证沉默了,他知道杨永泰这是在告诉他:这宋哲元和韩复榘再不济,那也是承认南京国府的人。若是让他们去死,对于局势无异还有可能逼得他们投向东三省。
国府的损失已经太大了,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损耗。如果继续下去,最终导致的将是政权的偏移。最终,东三省会取代南京成为真正的中央权力机构。
事实上,东三省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的南京的职权。比如对日宣战,比如各地的抗战事宜等。好在是东三省至今为止没有直接和南京撕破脸皮。终究是还在承认国府的账。
若是他们强行要自作主张,未必就不能取代国府。这点其实也是蒋中证心中极为疑惑的,但既然对自己有好处他便不会多想。
这却也正常。蒋中证所思所想不过是仅仅限于自己的权利。或许,再多一点儿便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政客,你能如何指望?!若是将蒋中证放在后世,他将会是个不错的政客。可惜的是生逢乱世,仅仅是一个不错的政客是完全不够的。
没有政治家的思考和眼光,没有纳百川望世界的胸襟,你想要成大事不过是痴人说梦。
杨子任与他最大的不同便在此处,蒋中证的着眼多数时候仅仅是国内和自己的利益。但杨子任哪怕是居住在延安窑洞的时候思考的依然是环球之大势。
如果有稍稍看杨子任的选集,特别是早期他的书信、电报及文章就会发现他的着眼点完完全全的高于蒋中证。
无论是在与南京战争的决策上。还是在抗美援朝的选择上杨子任的思维和行事是蒋中证绝对不会做的。
一定程度上,杨子任吸收了斯大林关于重工业发展的想法。由此也让整个国家在早期便拥有了完备的工业化基础。
这点甚至到后世皆受益匪浅,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自主成小到螺丝钉、大到航空航天皆可自行制造的国家能有几个?!
刚刚起步的时候,印度的基础比之我们要好。甚至一度的发展强于我们,但他们可曾有完备成我们这样的工业基础?!
印度号称完全自主的火箭。在2010年发射。而我们呢?!那是1964年!
他们在发射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火箭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研究并发射载人航天了。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源于那些有着长远目光、有着坚定信仰的人们。
“也只能是这样了……”蒋中证沉默了良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他没有得选择,现在说是穷途末路有些夸张。但日薄西山却非妄言。
东三省渐渐的从一个主导关外的自治军政体系,转变成了可以替代国府的军政体系。蒋中证知道东三省的做法,也知道东三省的官员选拔条例。
这这一切,是他完全不可能模仿的。要是去模仿,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在日本把他歼灭之前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