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二章 战略目标和真实原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二章 战略目标和真实原因 (第2/3页)

 同样为各部门和衙门提供专业人才。

    最后一所则是流求医学院。

    村医已经落实到各村镇,同时还有医院在县城陆续筹建。

    各地乡老踊跃捐献,县里的官员也都积极申请。

    不过这些都被黑龙府直接拒绝。

    为了避免医疗资源被人垄断,医院的建设必须进行统一规划。

    这三所大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包分配。

    东海郡现在各处的人才缺口还很大,不少中学毕业的就可以直接做官。

    有了海西和科技大学的人才支撑,东海郡的科技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其他不说,仅仅水力代替人力这一项就被用到了极致。

    冯一博曾经和狗子说过,人类历史上最稳定的动力都离不开水。

    可惜的是,东海郡对水的利用还处于势能阶段。

    对于“烧开水”这样的高端利用方式,还处于实验阶段。

    即使有冯一博提出的蒸汽机大框,距离投入使用依旧需要一定时间的研发。

    好在即使只利用水的势能,也已经有了初级的车床出现。

    唯一可惜的是,流求地处湿热地带,一到雨季就容易产生山洪。

    所以虽然水量充沛,但能稳定利用的河流却不多。

    可即使如此,流求这边的生产力也非别处可比。

    所以东海郡不仅是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自己也一样能生产商品。

    以大魏和倭国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尤其是棉麻丝绸,纸张瓷器等,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已经行销东西方。

    这些虽然大多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之上,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场战争,东海郡才彻底形成了东海的霸权,也通过这次的议和条款,让黑龙币成为整个东方认可的货币。

    黑龙府获取的货币,再通过发放薪酬、奖励创新、建设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还有和购买原材料等等方式,流向东海郡,乃至整个东方。

    其中自然是东海郡的百姓获利最丰!

    按理说,东海郡百姓富足安居,应该知足常乐。

    但人心总是贪婪的,眼见战争红利如此之大,东海郡的各个阶层都盼望黑龙府再有动作。

    各个阶层的意志反馈,自然都到了冯一博的案头。

    所以,这一次占婆和沧澜攻占交趾,冯一博才会主动请战。

    因为早有打算的他,明白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进行新一轮扩张了。

    东海郡的东面是太平洋,对面的美洲太远。

    以现在的航海技术,需要从南洋岛链,顺着洋流去墨西哥,或者往北,沿着海岸线通过白令海峡。

    这两条航线的路途都太过遥远,即使想去也是东海郡周边扩无可扩之后。

    南面的澳洲只有一些生番土著,随便派些人就能搞定。

    这些年吕宋那边,顺着伊里安岛往南,发现的岛屿基本扫清,沿途岛屿都成为中转补给点。

    而前往澳洲的先遣部队,在那里也已经有了落脚之处,还和当地生番做起了生意。

    那里的生番没什么领地意识,也没什么战斗力,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

    只等东海郡人口饱和之后,将来移民过去就能慢慢占领同化。

    东海郡的北边是倭国和大魏,暂时还都不能动。

    倭国那边有议和条款压着,只要对方准时给钱,并且让东海郡畅通无阻,就暂时没有必要再动刀兵,只要缓缓吸血,等到那边想要反抗,或是孱弱不堪之时,再一举镇压即可。

    而大魏作为东海郡的大后方,人口和原料的供应地,自然也不是时候。

    所以,东海郡想要扩张,就要往西。

    往西有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占婆、沧澜等国的中南半岛。

    另一个就是和海西人争雄,占领满刺加一带。

    眼下冯一博的选择,自然是两个都要。

    听到这样的话,秦钟竟有些微微失望的嘟囔了一句:

    “只要南海吗?”

    冯一博不由失笑,摇头道:

    “饭要一口一口吃,中南半岛地势复杂,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源,全面占领只会牵扯黑龙军的精力,完全是得不偿失。”

    见秦钟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