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86.访谈·下(感谢“不人不鬼”大佬的再次盟主打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86.访谈·下(感谢“不人不鬼”大佬的再次盟主打赏!) (第2/3页)

的。而我说出来的言论,到各位的耳朵里,你听了之后的感觉,其实也是依据你自己理解的主观而来。」

    说到这里时,他一只手拿着麦克风,另一只手,做出了一个五指张开,下压的动作。「但是,我们跳出来这些讲,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他下压的手掌挪到了另一边:

    「就像是主持人你刚才提到的,所谓的知名度的一种提升。我说了,作为导演,我们对世界的表达都在作品里。而其余的,诸如访谈、活动、采访、提问这些,其实和作品一样,都属于作为「你」的主观理解。

    我觉得.

    ....导演是一个需要一些神秘色彩的职业。就比如现在,我可以把我对世界的理解完全说给大家听。可是,当你们懂了我的理解,觉得.....哟,你这个人其实也挺浅薄的。

    那么在继续看我的作品时,你可能就会用天然的主观印象去影响自己的判断,或者对作品的解读。」

    一番话,他让许多人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模样时,继续说道:

    「所以,第一,我不能让你们看出来我其实没多少东西,是个很肤浅的人。而我通过这些采访、访谈节目之类的,让大家都看清楚我是一个什么人后,发现我这么肤浅.....可能我的电影就卖不动了。

    第二呢,我其实特别喜欢别人对艺术的过度解读。就跟咱们上学时候做的那些阅读理解题一样。我敢肯定,百分之80的作者,可能写某段文学作品的话语时,他没想那么多。

    瞧见天是蓝的,我就随手写了下来。可这段话到了读者或者一些学者那,就会被解读成什么....反应作者心态啊,或者是作者在隐喻之类的。

    上学时候我觉得这种阅读理解真的是在脱裤子放屁。特别想揪着出题人的面,然后把作者叫过来.....来,咱们三方对峙一下,这道题,你当时写天这么蓝的时候到底怎么想的?你给我好好说说!凭什么给我的卷子打0分.....」」

    「哈哈哈哈哈哈....」

    场中,欢笑声再次响起。

    而许鑫也用一种很古怪的笑容耸耸肩:

    「但后来.....可能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吧,我发现.....所谓的艺术,其实本就如此。

    我们做的阅读理解,也不是在过度解读,而是希望探寻到更符合自己心中对于这段话定义的那种解释。

    艺术多样性的魅力,不就来源如此么?一万个哈姆雷特心里有一万个哈利波特.....」「.?」

    」.??」「..???」

    有些绕的脑筋急转弯在众人的眼里刚刚流露出愕然时,幽默便再次爆发出了哄堂大笑。

    而在这笑声中,许鑫的声音化作了平静的叙述:

    「所以你瞧,就是如此。导演既然因为作品而成名,那么就不要轻易撕掉自己这层神秘的面纱。靠作品成名,那么想解读,就去作品里解读就可以了。

    我们借作品表达我们的潜在思想,大家靠自己的主观思维来解读我们的作品。因为艺术是主观的,不是么?

    在解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人和你抱着同样的想法。你们互相吸引,结成同好。甚至说夸张一点,你们还会奠定学派的根基.....红学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但更多的,我觉得是大家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你喜欢我的电影,是我的影迷,我出了作品你就会去看。而看完后,无论好坏,都装在了心里。

    遇到同好,讨论一番。别人要是对你毫无感觉,你也可以处之淡然。而当有一天你不喜欢我的电影时,咱们本就是结识于微末,萍水相逢,现在缘分尽了,索性相忘于江湖。我觉得这同样是一种浪漫。所以....」

    他对着所有人摆摆手:

    「不需要仔细去探究谁的成名史,也不用去特别关注导演的私生活之类的。既然结缘于作品,那最终还是要依靠作品说话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天朝式的浪漫....

    当然了,这一切也有个前提,或者说追逐梦想的前提,是得能先吃的上饭。但这在有些人那又和妥协挂钩,与自己心中的梦想背道而驰。所以,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保持风格,专注梦想,但别死心眼,该妥协时候还是要妥协的。吃饱了,才有力气骂街。这里引用郭德刚先生的一段名言

    :没成名前,才华等于狗屎。与诸君共勉。」

    「哗啦啦啦啦啦!!!」

    当他这段话说完,全场爆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掌声。有人因为许鑫活得明白、洒脱而鼓掌。

    也有人因为这些话语中,那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的劝慰而激动。

    可就像是许鑫说的,不同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主观来理解他的这一番话。

    甚至有人觉得从开场的采访到现在都是长篇大论的喂鸡汤,是废话,是自己夹带的私货。

    其实怎么都好。

    他之所以摘掉手表,拿掉领带,就是想用一个普通人的心态,跟这些人聊聊天,说说自己心里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建议而已。

    楼,已经不知不觉间歪了。

    李子维准备的问题问道了哪,甚至都有些忘记了。可此时此刻同样在鼓掌的她却不得不承认。

    虽然电影展里没有请来冯晓刚、张子怡、黎名这些名人。可眼前的许导.....似乎与电影节的气质更加相符合,匹配。什么?

    你不信?

    那就来听听这掌声吧。

    是何等的热烈。

    经验不深,略显生硬的主持。

    发现了好友的倾诉欲,忽然就变成了看热闹人的神仙。

    以及一个特别擅长歪楼,在一个恰逢其会的场合,提起了一股倾诉欲的导演。要概括起来这一场采访的总体质量的话....

    嗯.....

    那是相当相当的高!

    虽然李子维自己准备的问题还有不少没问完的。

    比如本子上稍微拓展一些的八卦问题,诸如「许导和杨蜜是怎么认识的」或者是「刘一菲现在真的不再演电视剧了吗」的问题没问出来,时间就已经结束了。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话题其实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

    那就是电影。

    或者更确切点来说,是导演眼中的「自己」与「电影」。

    有幽默,有俏皮,也有场内很多观众听不太懂的专业名词。但万幸的是专业的不多。

    这位青年导演,只是用着自己的经历,表达了现阶段他对作品以及导演这个职业的看法。

    没有去捧高谁或者踩低谁,也没有什么愤世嫉俗,让大家一门心思朝艺术道路上狂奔而不追求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