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电影节审片 (第2/3页)
这倒也是,要对着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看上整整三个小时,那就太折磨人了。
这就是审核新人作品的难处啊。
很多新人导演总是自视甚高,目光只盯着那些成名的前辈,从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很远,可是连脚下的基础都没打好,看得再远又能有什么用呢?
到最后,他们拍出来的东西往往让人没法入眼。
要是普通观众,大不了就不看了,可张湛头上还挂着主评委的头衔呢,于情于理他也得安安稳稳地把电影看完,最后还得给出评价。
这样的审片工作一连持续了两天多,他现在都开始有些后悔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接下主评委的差事呢?
不然的话,自己也不用坐在这里连着看几十部的新人作品了。
好在看了两天多时间,多数电影都审完了,剩下的数量已经不多了,今天下午应该就能搞定。
想到这儿,张湛提提神,说道:“既然我们的意见都一致,那这部电影就不用继续讨论了吧,直接看下一部就好。”
几个评委都表示了赞同,就这样,刚才的电影一个提名都没有获得,便被直接淘汰。
燕京电影节的提名标准就是这么严苛,评委们都是资深的业内人士,基本不会出现看走眼的情况,再加上报名电影的数量足够多,所以一般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安慰奖。
达不到标准的电影常常都是毫无收获就被淘汰,而剩下的几部好电影则能斩获多项大奖,于是往往就形成了输家一无所有,赢家通吃全场的局面。
评委们三言两语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生死”后,审片工作继续进行,下一部电影很快开始放映。
开头的龙标过后,银幕上出现了“夜·店”两个大字,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导演:方泊”。
看到这个简洁的片头,张湛不由得挑了挑眉。
在片头中加入电影制作公司的名字是很常见的,一来是一种宣传方式,二来也可以借助公司的名气,提升观看者对电影的期待感。
这部电影的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