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定五伦立邦询大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七章:定五伦立邦询大策 (第2/3页)

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尹,整顿吏治。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包公开正门,于府门前竖起登堂鼓,鼓响升堂,许民至前直陈曲直,吏不敢欺。自此之后,各级地方衙门口,均设喊冤鼓,充许百姓击鼓鸣冤。至于讼费,历朝未闻有收取者。但旧时衙门职员薪水不足,在审理案件时,向当事人索要“鞋袜钱”、“酒饭钱”、“车船钱”、“带堂费”、“纸笔费”、“踏勘费”、“结案费”等等,此类事是有的,但这只能说是当时的“陋规”,账却不能完全算在朝廷身上。至于颠倒讼案,诈取讼费,只能说发明者始自鲸山衙门司李青。而我五伦邦立制,当本天下至公之理,再不可向民众收取讼银了。

    杨展雄道:元帅之意虽善,但衙门费用何来?黄义明道:可否先由好古城、劳康镇、大戏台每年各平摊三万两白银共九万两交杨将军鲸山衙门司统一分拨各城,由各城自立衙门。小案审后交杨将军复审,无疑则判决。如有争议,可请杨将军主持,请当事人衙门,他城衙门各派一人至杨将军处,三家复审,以现明时三堂会审之意。若有大案,再报我复审,不知各位以如何?

    众人齐道:此法子甚全。孙员外复道:法子虽好,但各衙门文吏何来?吾等均武人,莫非逐案都得过目?黄义明道:此语甚是。自古以来,皆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天下。要使五伦邦永固,看来恢复历朝科举取仕法子不可免。此事容日后再议,但请各五伦邦元老先搭出各城衙门框架,委识文者先管起来再说。鲸山衙门司可更名为五伦邦司法总司,仍烦杨将军任司长总揽,不知大家认为可好?众人一齐称善。

    赵员外又道:元帅欲征剿逆伦邦,必先筹养军费用,此实则以何法筹集军粮。军粮所出之法有二,一是向民间强征,二是用银两买得。取法前则必惹民怨,取法后则无怨。然银从何来?我为元帅计:现江心坡一两黄金约可兑十两白银,兑一百钱白银,兑一千文铜钱。 一两银子约可购大米二石,一石米约二百斤,一两银子约可买四百斤大米。以一两白银作为一位士兵的全年口粮费计,外加军服,器械,马匹等费用,一位士兵的全年军费约折白银十两,也就是说:元帅现养军一万人,需月耗白银一万两,一年当耗白银十二万两。以好古城、劳康镇、大戏台三城的财力计,年各出三万两白银养鲸山衙门司则可,但若另加银三万两养军,则难承受。此十二万两白银养军费从何处征得,尚烦元帅拿主意。

    黄义明道:赵员外此言十分重要,这十二万白银从何而来,待我思虑后再回复。不知附近有无德行高深的隐士居住,容我前往拜访问策。赵员外道:附近有红枫岭,岭上居有张万祺先生,为张煌言(1620—1664年9月)之子,亦为我青年时好友。明亡,由中原流落至此,素有救国济民之心,自称“山中丞相”,元帅如有暇,自可前往问策。

    赵员外所述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实为南明时期一个十分有名的人物。其为崇祯举人,后投弘光朝抗清,曾任南明兵部尚书。南京失守后,其拥鲁王朱以海在舟山坚持抗清二十年。其间曾四下长江,特别是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为了配合李定国在云贵地区与清军作战,其与郑成功配合,率舰队深入长江流域作战,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因郑成功兵败南京不告而别,张煌言被迫从陆路率军突围。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鲁王朱以海死于金门,张煌言见复明无望,在南田悬嶴岛将军队解散,隐居于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岛。因叛兵出卖,七月十七日遇捕,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清军杀害于杭州弼教坊。其临刑时,大义凛然,绝跪受戮,“坐而受刃”,举目望见吴山,叹息说:“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时年仅四十五岁。监斩官见其书僮杨冠玉年幼,有心为之开脱,杨冠玉却断然拒绝道:“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要杀便杀,不必多言。”言罢,跪于张煌言前引颈受刑。而张煌言在象山遇捕时,其子张万祺乘间脱逃,.辗转流落南边,隐居于红枫岭。

    赵员外言毕,黄义明道:既然附近有张万祺先生可以问策,烦各位在大戏台先盘旋二日,我明日带上徒儿先上红枫岭一行,回来后再与各位商讨筹集军银之策。

    红枫岭据大戏台城北约五十里,次日黎明,黄义明带上身边的七位徒弟骑马前往红枫岭,一行中所缺是第八军主将郑秋菊,因为其护送张子贤住密云山请方知命同赴好古城,尚未及回归。

    时近响午,黄义明一行来至红枫岭前,但见满山火红,长满了红枫。黄义明道了一声好气象,不由想唐杜牧的咏枫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山间的溪流,行走了一个时辰,黄义明一行翻上一个山坡,见坡顶有一间茅屋,屋前一儿童正在玩耍。黄义明道:必是此处了。便走上前问儿童道:先生在家吗?儿童道:你们是找张万祺先生吗?他在午休,你们请客房稍坐,我去叫他。黄义明连忙道:不用叫,不用叫,等他睡醒后再出来!儿童早已奔奔跳跳地跑进了内屋。

    黄义明在书房橙子上坐下,抬头看见墙正中挂了一幅书卷,书卷上写的是一首五言律诗《登青城山》,诗为:

    古刹丛林间, 飘零又一年。

    无名称大道, 有欲系仙观。

    磕首求多福, 焚香祈广田。

    书生情亦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