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章 “午”的含义(4K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章 “午”的含义(4K二合一) (第2/3页)

毙掉,这才是最符合他们风格的高效方法,哪还轮得到折衷地让自己“邀请”15位“朋友们”赏乐?

    他们行事方式是“霸道”还是“谨慎”,这全然看对方是谁,绝大多数被怀疑的人都是“先抓再查”,但有些身份特殊的人,他们不得不提防出现“乌龙事件”,或落得个“破坏艺术文化事业”的帽子。

    “可惜我终究还不是邃晓者,或者是不一定拥有直接力量、但含金量更高更稀缺的艺术大师‘新月’...”

    不过首演前夕如果再能挖掘出一些线索,会让自己应对起来更主动点。

    那也得看天气,加上运气。

    从起居室出来后,范宁再次匆匆折返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去。

    不过,这座钢铁城市的天气似乎不是很给面子,或许是因为工业污染,或许是受到这个季节东北部赫格敦海域的洋流和台风影响,接下来的日子要么是阴天或暴雨,要么短暂的晴天也晴得不是时候。

    直到首演日前一天的7月19日,上午才彻底放晴。

    11点50分,他从排练大厅回到起居室,打开观景阳台的斜式天窗,再次撑坐在的木地板上,打量起《山顶的暮色与墙》和《第聂伯河上的月夜》来。

    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

    可也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这一下思考直接就到了12点过2分。

    于是范宁意识到一个问题。

    正午之时是中午12点没错,但不管有没有阳光,这也只是一个瞬间的时刻。

    如果这是前置条件的话......特殊操作或解读提示,短需要三五秒,长则几分钟,而12点的时刻转瞬即逝,不管长短都来不及。

    那如果说是以12点为中心的一个时间段呢?也感觉不对,这样的话多长算有效?前1分钟?后5分钟?前后半小时?

    或许,“正午之时”只是一个指代?

    当等了两周的“机会”在一瞬间又白白过去后,范宁反而捕捉到了一丝这样的合理性。

    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日夜在忙,但他也一直在思考该文本的解读方式。

    预言,即在未来某时或某一条件下发生的事件。

    当然,失常区带出的那个预言本身位格过高,当下暂且不论。但文森特如果用这个文本作为什么线索提示的话,用“正午之时”的条件或方法去满足“日落月升”,就很合理了。

    “‘午’的含义在历史上发生了漫长而丰富的变化...”

    “最初它的诺阿语词根,表示的是一种类似‘杆子’或‘棒杵’的工具,加上特定前缀后就动词化为‘用杵杆去捣’,分化为图伦加利亚语后,由于形容词的缺乏,它引申出了一系列具有相近抽象内核的含义,不同的变形表示有‘太阳的照射’、‘直击灵魂的过程’、‘奠定意义的事’、‘冲破云霄的塔’甚至是隐喻‘粗暴原始意义上的媾和’,但到了古霍夫曼语后,‘午’的含义就逐渐被固化为了专指‘太阳的照射’…”

    “太阳的照射?”思考着语言学起源的范宁,不由得抬头望向了观景台的天窗,一束阳光洒入,在原本就明亮的木地面上留下了更亮的一块矩形区域。

    他将《山顶的暮色与墙》移到了这块区域,但还是没观察出什么异常。

    “这里的‘午’是‘正午’,即太阳最高的时刻,难道需要阳光垂直照射其上?但这不现实,在提欧来恩的大半个北方,即使是中午12点,正午太阳高度也没有到90度的机会,总不能期望我提着两幅画作往南方边境跑…”

    范宁想着想着眼神一亮。

    “难道是比‘太阳的照射’更一般的,‘光线的照射’?”

    他飞快的爬起身,将画作提回里屋,拉上窗帘,拿起一个可收束式的台灯,打开后垂直举起照射画面。

    两幅画都没发生什么异常现象。

    “我想错了吗?或者,是它光线不够强,不足以类比太阳?”

    范宁又去仓库找了个更强的军用照射灯,仍然未见异常。

    “太阳直射太难,我实现起来很麻烦,但如果这样就行的话,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