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4章 有缘再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94章 有缘再见 (第3/3页)

能不要我了啊——」

    顾宁翻身推开他说道:「老实睡觉,你哪次不是说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再信你就是傻子了」。

    「唉——!」

    李学武躺在床上看着黑夜里的天花板叹气道:「没儿子的时候想要个儿子,有儿子的时候想要媳妇儿!」

    「你要是睡不着就去书房看书」

    顾宁听见他长吁短叹的翻了个白眼,道:「把精力放在正经事上」。

    「生儿育女还不是正经事?」

    李学武抱委屈道:「看书是为了增长精神,但身体也是需要健康生活的,总不能因噎废食啊」。

    「大半夜的不睡觉看书?」

    他撑着身子看向顾宁道:「还没有听说有谁因为看书能把那种事耽误的,那得是多有意思的书啊!」

    ——

    周六这天,去往冀省和豫省的景玉农和谷维洁回来了,同时也带回了一系列合作内容和举措

    。

    为响应前一段时间四个省的工业部门对轧钢厂的和支持,李怀德主动提出了这一意见。

    那就是四个副主任同时出发,分别带队前往四个省的工业部门做拜访和调研。

    目的是借这个机会,一方面在名义上推广轧钢厂的生态工业区概念,另一方面则是内部沟通联合贸易以及联合工业的合作内容。

    四个省都是资源大省,如果没有硬实力也不会主动招揽轧钢厂。

    钢铁和煤炭资源是丰富的,即便这个时候的运输不方便,这些资源无法运抵炼钢厂形成有效的合作。

    但至少保留了双方进一步合作和沟通的渠道,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比如工业品贸易。

    红星厂从外商手里接了很多订单,就都指望联合工业实现生产吗?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学武设计和打造供应链系统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并且深耕对外贸易嘛。

    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要做二道贩子,把这些工业产品倒手卖给那些外商,而是精品化、分工生产合作。

    比如早前轧钢厂负责生产的履带,在新的轧钢厂设计规划中就没有这一项生产内容了。

    但组织给轧钢厂下达的生产任务就不用完成了吗?

    自然不是的,轧钢厂会完成轧钢工业所包含的工序,其他零部件和工艺则交给更专业的工厂来完成。

    其他工厂关于轧钢工业的工艺也交互给轧钢厂来完成。

    这样就能整合所有重工业先进优势,串联成一个工业供应链系统。

    分工合作、流水作业,打造精细化、专业化的生产体系是未来红星钢铁集团的核心目标。

    降低生产成本将会给各个供应链系统上的企业带来实际收益。

    冀省是钢铁大省,豫省也不差,两个省的重工业系统都很发达,尤其是距离上的优势,给红星轧钢厂更多的合作选择。

    去往陕省的程开元和去往颚省的薛直夫还没有回来,但好消息已经传了回来,他们还在火车上。

    不得不说国家太大了,赶路也是一个麻烦事,真要像难韩似的,天气预报只有一个内容:今天夜间全国有雨,交通就真方便了是吧。

    从主办公楼开了办公会议回来,又被丁自贵缠住聊了一会儿。

    是关于跟市里协调工业整合手续的,李学武手头的工作多,李怀德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他。

    主要的内容昨天都已经谈妥了,现在只需要丁自贵去跟市里跑手续就是了,毕竟他管着厂里的公章。

    丁自贵找他也是询问其中的细节,怕过去之后没搞清楚耽误事。

    当听说轧钢厂要接收至少五万名工人,几百名干部的时候,他也是吓了一跳,想着厂里还过不过日子了。

    养活现在的三万多人都够难得了,还要养五万多人?

    李学武给他解释了,现在只是手续上的工作,手续一确定,三产那边就会开始对应的车间建设。

    盖车间很快,搬运机械也很快,耽误不了多少生产时间。

    兼并其他工厂,自然要承接这些工厂的生产任务。

    而只要完成生产任务,这些工人和干部的工资自然是不用红星厂来负责的,是由市里工业统一管理的。

    就算是红星厂的干部职工工资也不是单纯的独立核算,有多少编制,就从上面申请多少工资拨款。

    超出部分由企业自己负责,有钱你就养,没钱你别招。

    当然了,现在的企业和工厂都是有钱的,所以会有临时工的存在。

    养活这些人多是职工子女或者需要安置的人员,也是作为工

    厂的实习和补充力量存在。

    那十六家工厂兼并过来的时候是要处理好临时工的遣散或者转正手续问题,不能拖给红星厂处理。

    红星厂也不管对方安排过来的职工是不是临时工,因为这些人的组织关系都不会并进轧钢厂,管那么多干啥,这些人就是来打短工的。

    长则三年,短则两年半,只要新的轧钢厂一落成,这些工人都是要转移走的,甚至这三年时间市里也会陆陆续续抽调走一部分工人安置到其他工厂中去。

    五万人听着多,看着吓人,实际上在调整到三产工业中以后,真正需要红星厂安排到轧钢工业体系内的,也许就一万多人了。

    正符合李学武与刘向前等人沟通的那样,这些人会与轧钢厂的职工一起完成三班倒的生产工作。

    今年轧钢厂一定会再次超额完成上面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

    赚多少钱不确定,但能确定的是这五万人是有能力吃下来的。

    况且这五万人也不是一股脑地塞过来,要等着三产工业那边的车间建设完成,机械设备和技术整合调控后才能开始安置和搬迁工作。

    每个工厂可能都有机加工部门,或者维修部门,或者劳保用品生产部门,这些就不能重复建厂了。

    对应的机械设备、技术储备、工人干部等能在三产工业中找到的,都会被合并到红星厂已有的生产秩序中去。

    找不到对应生产类型的,则是以新的生产车间为基础,整合成为新的三产项目车间。

    红星厂的三产工业是没有工厂结构的,统一归三产管理处管理。

    而下面则实行车间负责制,该生产什么由管理处决定,怎么生产和如何更多的生产则由车间决定。

    这样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直接提升了车间主任的权利,也打通了管理层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壁垒。

    这样做有弊端,那就是结构不够安全和稳定,但有红星厂作为支撑,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

    李学武告诉丁自贵,市里的核心目的是甩掉这些包袱,整合进轧钢厂他们又不会失去工业生产能力。

    但能减轻工业管理压力,同时还能得到一笔资金盘活其他资产。

    重要的是,红星厂答允会帮助市里在三年后重建一个轧钢厂。

    以现在的轧钢厂生产设备为基础,从这五万人中挑选出一部分干部职工培养成为轧钢工人。

    三年后三产工业那边的工人有很大可能统一调进轧钢厂的轻工业和三产工业体系。

    轧钢工业代培养的工人绝大多数会转移至市里新建轧钢厂去。

    红星厂的核心诉求是,这些工人的调配还有空间,到时候厂里调岗的工人和不愿意离京的工人都可以安置过去。

    职业技术学院正好三年后会培养出一批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技术工人。

    而淘汰掉的工人则都是顺着这个机会转给市里的轧钢厂。

    就像现在使用的老式轧钢设备被淘汰一样,他们是历史的选择。

    当然了,三产工业那边如果面临大的政策性调整,也会像市里担心的那样,直接从轧钢厂独立出去。

    也就是说,未来的红星集团为了保持快速成长的生命力,会果断地甩掉包袱,就像现在的市里那样。

    做出这一决定的人不是坏人,做出这样选择的企业也不是恶企,残酷的是时代赋予工业发展的特征。

    工业发展本身不就是燃烧劳动工人的生命,推动时代发展嘛。

    跟丁自贵谈完,李学武一上楼便得了彭晓力的提醒,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了,就在他的办公室等着他。

    「呦!余处长,稀客啊!

    」

    李学武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两个人之前的矛盾和厮杀,就像见着老朋友一样的虚伪和善。

    余大儒站起身看向李学武的目光里倒是有了几分真诚和遗憾。

    「听说你很忙,红星厂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哪里哪里,是赶上好时候了,快坐快坐,我都不知道你来」。

    李学武笑着摆摆手示意他坐,自己也坐在了他的对面,寒暄道:「要是知道你来就等着你了」。

    「咱们就别这么客气了」。

    余大儒努力给了他一个稍显洒脱的笑容,道:「我工作调整了,去外地,临走前想来见见你」。

    「哦?怎么这么突然?在分局不是干的好好的吗?」李学武微微皱眉道:「是遇着什么困难了?」

    「是我自己的原因,能力有限,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了」余大儒端着茶杯微微摇头道:「我主动提出去边疆,算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吧」。

    这一次李学武倒是真的意外了,打量了他好一会儿才问道:「去边疆?再进一步?」

    「不,还是现在这个情况」。

    余大儒很是坦然地说道:「本来就是幸进,能够脚踏实地做一些事,也能让我的心安定下来」。

    「现在的你倒是让我有些刮目相看了」李学武点点头说道:「看得清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得清自己的缺点才是最难的」。

    「你说话总是这么有哲理!」

    余大儒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李学武点点头,微笑道:「我来是想跟你说一声对不起,算是了了心中的遗憾」。

    「没必要这么煽情吧?」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什么时候走?今晚我来安排,给你送行」。

    「不用了,下午一点钟的火车」

    余大儒站起身,伸出手说道:「能听到你说这句话我就知足了,希望咱们还能重新做朋友」。

    李学武站起身握住了他的手,说道:「我对朋友可一向不太友好」。

    「哈哈哈——有缘再见!」

    「再见,祝你一路顺风!」

    免费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